泵在運行過程中如果產生氣蝕,會影響到流體的正常流動,泵會產生噪聲及振動劇增,甚至造成斷流現象,并使泵的流量,揚程及效率顯著下降,縮短泵的使用壽命,因此在工程實踐中應嚴格防止氣蝕發生,而工程技術人員在選用泵時,往往僅考慮泵的流量和揚程,忽略了氣蝕現象產生的諸多因素,所以有必要對此進行探討和研究,預防氣蝕的產生。下面從列舉的實例中分析水泵發生氣蝕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案。
實例一:某公司有兩臺輸送工程水離心泵,運轉一年后,發現泵體滲水,打開后泵殼后發現有類似蜂窩狀溝壑,有人說是氣蝕所致,但有人認為根本沒有符合產生氣蝕的條件,泵內不會產生氣泡,因為輸入液位要比泵位置高得多,百思不得其解,是什么能導致這種情況發生。
首先,從“輸入液位要比泵位置高得多”是不能得出“不會氣蝕”的結論的。
分析是否發生氣蝕還要看離心泵的安裝高度、氣蝕余量、液體的溫度、密度、管路的狀況,計算出該泵的允許安裝高度。
這種情況下泵的允許安裝高度應該是負值,即泵的位置要低于輸入液面。
如果泵的實際安裝高度大于泵的允許安裝高度,盡管實際安裝高度是負值,但還是會引起氣蝕。也有可能是泵殼的質量不好,或者是輸送的液體的腐蝕造成的。
實例二:某制藥廠建成投產半年左右后,發現全廠生產用水不夠用,導致全廠停車。針對此情況,檢查分析了廠內設備,發現江邊水泵房中的4臺水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氣蝕,最嚴重的一臺是主泵,其葉輪前后蓋扳被擊穿100多個孔,最大的孔的面積達劍了5cm ,另外3臺備用泵的葉輪上被擊穿的孔不多,但是披剝蝕的很嚴重。顯然生產夠水不夠用是泵已經被氣蝕損失而造成的。為什么僅半年時間這些泵就被損壞到如此嚴重的程度呢?
首先分析發現那一年長江水位特別低,泵的實際安裝高度超過了允許安裝高度,這是造成泵氣蝕的主要原因,在安裝泵時,沒有考慮長江的歷年最低水位;
其次,在這么短的時間內,主泵損壞的嚴重程度表明還另有原因,繼續檢查后發現主泵的入口管內卡著一個施工用的塑料桶,造成泵的進口阻力太大,使得泵往剛開始使用時,當時水位還沒有降低到最低水位,就很容易發生氣蝕,而操作人員一直沒有發現,只是增加泵來增加流量,而此后長江水位的降低,也就造成其他備用泵發生了氣蝕現象;
再經過機械專家對葉輪材料的分析后又發現:葉輪所用的材料也不符合要求。以上種種原因綜合作用,使泵在短時間內被嚴重損壞。
實例三:某真空塔操作,塔頂回流泵在運轉過程中發生氣蝕。回流槽在6米平臺,泵的氣蝕余量為2.5m,中間有10m左右的管線和兩個閥門。從設計計算的角度看,不應該會發生氣蝕的,但現場出現了這種問題,問題出在什么地方?
按設計要求只要管路有效氣蝕余量大于泵的必需氣蝕余量1~1.5m,泵就不會發生氣蝕。但是,泵的必需氣蝕余量和流量有關,泵廠商提供的數據為額定流量下的必需氣蝕余量,如果流量增大,必需氣蝕余量也隨之加大,因此需要根據實際運行情況,從性能曲線中查得實際工況下泵的必需氣蝕余量是否增大。
另外泵入口段的阻力也要根據實際工況進行計算,以求出準確的有效氣蝕余量。由此來核實是否可能產生氣蝕。可以先看一下泵入口壓力是否足夠;泵入口溫度是否過高;泵的轉速是否過高:發生氣蝕時泵的工況與泵特性曲線所允許的工況是否有偏差。如果經核算確實不會產生氣蝕,入口管路或閥門堵塞會造成入口阻力增加,而使有效氣蝕余量降低,從而可能產生氣蝕。
上面以實例分析離心泵氣蝕的產生過程和機理進行分析研究,從實例中可以看出離心泵發生氣蝕的原因以及我們的解決方案,這些方案可以概括為三點:第一點是改進泵本身及其相連管路的結構設計,第二點是通過附屬設備提高離心泵氣蝕性能,第三點是通過改變泵的外部安裝使用條件增強泵的抗氣蝕性能。
在實際生產運行中,也要加強對離心泵的維修,及時更換破損的部件,減輕離心泵發生氣蝕所產生的危害,從而在使用中延長泵的使用壽命,提高泵的運行效率。工作人員在工作時必須認真負責,正確安裝和使用離心泵,及時發現氣蝕現象,分析原因,采取相應的措施,從而保護生產的連續,減少材料的消耗,節省人力物力。